傷寒
傷寒(Typhoid Fever),在漢語裡命名的歷史由清末時譯為腸熱症,後受日本影響,音譯為腸窒扶斯,又稱為濕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為傷寒沙門氏菌所導致的感染症。症狀可輕可重,通常在暴露病原後6至30天後發病。常會出現逐漸發燒數日的症狀。也常出現虛弱、腹痛、便秘,以及頭痛的症狀。偶見腹瀉或嘔吐症狀,但通常不嚴重。有些患者會起玫瑰色紅疹。有些嚴重病例會有意識混亂的現象。若未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有些人可能會帶有傷寒桿菌,但卻沒有任何症狀,然而這些帶原者仍具有傳播病菌的能力。傷寒及副傷寒皆屬於腸熱病。
傷寒的致病原為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為腸道沙門氏菌的(Salmonella enterica)一種血清型,主要生長於消化道及血液中,且人類為其唯一宿主。本病一般經由攝入受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染。風險因子包含消毒不完全或衛生不良。有開發中國家旅遊史者感染風險亦較高。診斷方法包含細菌培養或探測血液、糞便,及骨髓中的細菌DNA,但細菌培養可能並不容易。偵測骨髓中的病原體為最準確的方法。症狀與許多感染症相當類似。值得注意的是,傷寒與斑疹傷寒為不同疾病。
傷寒疫苗可減低注射後兩年感染傷寒的機會達30%至70%。注射後七年仍有些許保護力。至疫區旅遊者,建議預防性施打傷寒疫苗,其他避免感染的方法包含給予乾淨的饮用水、做好消毒,以及養成洗手的習慣。未確定是否帶有傷寒桿菌者,不建議為他人烹調。治療可使用阿奇霉素、氟喹諾酮類藥物,或第三代頭孢菌素等抗细菌药。但目前病原體對於上述藥物的抗藥性日益增加,使治療越來越不容易。
2015年,全球新病例數達1250萬人,當中最常見的國家為印度。孩童最容易受到感染。自1940年代起,由於衛生觀念的進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已開發國家的傷寒發生率逐漸下降。在美國,每年新病例數約為 400 例,總患病者約 6,000 人。在2015年,傷寒共導致全球 149,000 人死亡,相較於1990年的 181,000 有下降的趨勢。傷寒若不進行治療,有高達 20% 的死亡率。若妥善治療,則死亡率可降低至 1-4% 之間。
- 今年首例傷寒本土病例現蹤 感染源待釐清 - 中央社即時新聞 210309 1440
- 2021/03/09 19:14今年首例傷寒本土個案醫籲食用熟食 - 華視新聞 210309 1914
- 今年首例傷寒本土病例感染源仍待釐清 - 客家新聞 210309 1956
- 今年首例傷寒病例!中部10多歲女高燒腹瀉「發病1個月」才確診 - ETtoday健康雲 210309 1414
- 曾在國外染疫回台又確診 擬有條件提早解隔離 - 中央社即時新聞 210309 1711
- 傷寒當成掃墓中邪 父帶女兒去驅魔害她病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10223 1600
- 台增1宗新冠輸入病例擬訂目標65%人打疫苗 - on.cc東網 210309 1914
- 台今年首例傷寒現蹤 感染源待釐清 - 大纪元 210309 2010
- 缺水期小心防範傳染病 諾羅病毒、腸病毒酒精作用有限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10309 1628
- 掃完墓生病!迷信爸堅持「被附身」帶去驅魔 19歲女延誤就醫慘死 - CTWANT 210224 1507
- 沙門氏菌|新加坡菲傭染沙門氏菌險命危醫生提醒可擴散至不同器官現手痛背痛或肺炎| 蘋果日報 - 香港蘋果日報 210309 1542
-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病例,呼籲民眾留意手部衛生,勿生食生飲 - 衛生福利部焦點新聞 200214 1422
- 两人在一食肆用餐后感染伤寒 食肆已暂停营业 - 联合早报 210211 1600
- 「傷寒瑪莉」去哪都散播疾病,近代史上最著名無症狀帶原者| TechNews 科技新報 - 科技新報 TechNews 200425 1500
- 從「傷寒瑪麗」到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難題 - BBC中文網 200602 1500
- 天竺病記:我在印度得了傷寒,那個在臺灣近乎消失的疾病 -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200829 1500
- 外媒:新冠疫情宛如現代版「傷寒瑪麗」!無症狀者是防疫難題 - Heho健康 200604 1500
- 超級傷寒台灣首例 男子國外出差染病1天腹瀉19次 - 中央社即時新聞 190924 1500
- 謝智勇、梁煒琦、王淑芬、周艷秀、陳皓天:亞博的「中醫」診療服務,真的是中醫嗎? - 20210218 - 觀點 - 明報新聞網 210218 0812
- 睡不著沒關係,中醫調理雙管齊下,輕鬆幫助入眠 - Yahoo奇摩新聞 210208 16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